北京冬残奥会如火如荼,人们的视野已进入残疾人群体。足球作为体制内最成熟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有残疾运动员参与。比较成熟的比赛规则包括残奥五人制足球(盲人足球)
什么是盲人足球?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奥委会首次设立了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盲人足球队除守门员外,一共有五名球员,他们可以是残疾人,也可以是残疾人。 -身体在B2级,其他四个都是B1级残疾(完全丧失视力,没有光感)。公平地说,所有运动员在比赛期间都必须戴上眼罩。盲人足球专门装有铃铛,当球滚动时会发出声音。球员依靠球的声音来识别球的方向。在球场上,教练员、守门员和守门员发出口头指令,指导球员的攻防策略。包括观众在内的其他人不得发出声音,以免干扰比赛。
盲人应该如何踢球?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问题。盲人足球队由四名视力障碍达B1级的球员和一名视力正常的守门员组成。比赛期间,每队可以有5名队员和5名替补队员,包括一名守门员和一名替补守门员。比赛上半场和下半场各25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在半决赛或决赛中,如果在50分钟内没有获胜,将进行10分钟的加时赛,通过点球决出胜负。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部分规则被修改:比赛时间改为每半场20分钟,球出界或场上犯规暂停时间。考虑到盲人踢球的特殊性,相关部门为盲人定制了一款专门的足球:球内有6组铃铛,滚动时会发出声音。球投出后,球员需要根据声音来判断足球的位置。既然无法判断方向,盲人在踢球的时候,必须有场边的向导配合比赛。传球,运球。
此外,克服心理恐惧是盲人足球的一大挑战。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场上除守门员外的四名球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都必须戴上眼罩。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普通人往往不敢轻易动弹,更别说奔跑打架,有时还会发生碰撞受伤。为了克服这种恐惧,你只能激励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放下脚步。
盲人足球国家队队员于玉勇曾提到:“第一年的比赛,我基本上是在恐慌和不知所措中度过的。第二年的比赛,经过近一年的训练,我去参加了比赛。比赛的时候,你只有在场上才能防守、运球和进攻。”即便是视力正常的守门员,也比普通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盲人足球比普通球重得多,因为里面有六组铁铃,击中的总是蓝紫色的。在这样的比赛中,没有欢呼,没有欢呼,而是最美丽的生命之花在黑暗中绽放。
足球
自2004年盲人足球进入残奥会以来,中国盲人足球队先后获得2008年残奥会亚军、2010年盲人足球世界杯季军、2018年盲人足球世界杯季军-向上。在亚洲赛事中,中国盲人足球队多次夺得冠军,迄今已六次站在亚洲之巅。但荣誉的背后,是每一位球员日复一日的汗水和痛苦。在训练和比赛中,球员们经常会浸湿眼罩,但他们只是拧干了汗水就上场了。据中国盲人协会统计,中国有超过1700万听力敏锐但很少与外界接触的盲人。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内向的环境中,很难融入社会。但盲人足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盲态”。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勇气和社交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渐渐地,他们也像许多身体健全的人一样,走出家门,与朋友见面,享受社交娱乐。在黑暗中突围,在球场上成长,或许才是运动和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