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蒙古铁骑的林丹汗,最后为何还惨败给了皇太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林丹汗,以及林丹汗传国玉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林丹汗坐拥蒙古强大的铁骑,他最后为何会失败呢?林丹汗坐拥强大的铁骑还是失败的原因有三,第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林丹汗,以及林丹汗传国玉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林丹汗坐拥蒙古强大的铁骑,他最后为何会失败呢?

林丹汗坐拥强大的铁骑还是失败的原因有三,第一、林丹汗沉迷酒色,没有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第二、林丹汗在与明朝的对峙中耗损了兵力;第三、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积极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成为了蒙古最强势力,以林丹汗当时的孱弱实力也不再是皇太极的对手了,所以林丹汗与皇太极之间的斗争只能以失败告终了。

(一)、林丹汗未能把握时机壮大自身实力

林丹汗自从建立了察哈尔部落的霸权后,便开始贪图享乐。根据史料记载,林丹汗是继承了父亲的汗位,并在短暂的时间内将察哈尔部落发展壮大,从此便任由察哈尔部落自由发展,自己则每天沉迷在酒精和美色中。过着逍遥日子的林丹汗也因此失去了壮大察哈尔部落的最佳时期。

(二)、察哈尔部因攻打明朝而耗损了实力

公元1612年,察哈尔部落的大汗林丹汗率领着三万之数的铁骑攻打明朝,林丹汗此次进攻其实就是为了探查一下明朝的实力而已,并没有打算要真的推翻明朝的统治,所以林丹汗只是短暂的与明朝军队对峙后便退兵了。然而林丹汗此次试探的背后却是巨大的损耗,因为远征途中消耗太多,导致察哈尔部的实力变弱了。

(三)、皇太极的清军实力强悍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势力本就已经可以与察哈尔部落相抗衡了,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更是将以后金势力为基础的清军实力大大增强了。其中对察哈尔部落威胁最大的就是皇太极的火器军队,不仅杀伤力十足,而且专门克制林丹汗的铁骑。

最终,林丹汗率着察哈尔部落的大军在与皇太极的清军对抗中大败,不得不逃走了。

拥有蒙古铁骑的林丹汗,最后为何还惨败给了皇太极?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那么拥有蒙古铁骑的林丹汗,最后为何还惨败给了皇太极?

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算重现往日荣耀,因而他在位期间,曾推出一系列为政举措,虽没能挽回蒙古帝国没落的国运,却也不失为一位英明强悍的君主。

关于北元林丹汗的生平事迹,最早在1606年明朝大臣的奏章《边事大略》中提到。那时,正是林丹汗即位之初,明朝边境武将称之为“穷饿之虏”,可见明朝军事将领们对这位年少即位的“胡虏天子”抱有轻视之心,并未想到他日后会悍然发兵南侵。

公元1612年,林丹汗实力与威望都有长足进步,于是,他亲率三万大军入侵明朝,虽收效不大,却也一战成名。两年后,他再度率军征讨大明,并通过加强汗权的施政手段得以与草原其他部落联合,致使明朝在萨尔浒之战中败北,由此,北元林丹汗威名远播,引起了同样怀有南侵之心的金汉国皇帝努尔哈赤的高度警惕。

金汉国王努尔哈赤的实力渐强之后,曾有意拉拢林丹汗与其一同征伐大明。林丹汗却一早已然洞悉金人的野心,于是拒绝,并一度停止南征,与明朝一同联合抗金。直到满清入关前,北元林丹汗与清太宗皇太极的多年征战才以林丹汗的失败而告终。

首先是国情不佳,蒙古国,名存实亡,各方面实力根本不足以和大国抗衡。虽然蒙古国的军事力量颇为强大,曾经多方征讨成功,让各地的人闻风丧胆。但是仅仅只有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够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的,还需要文化力量、政治力量,当时的蒙古国,文化力量薄弱,军事力量也不如从前,所以给了别人机会。

其次,拒绝和努尔哈赤联合起来对抗明朝也加速了蒙古国的灭亡。当时努尔哈赤的后金发展迅速,综合实力突飞猛进,被林丹汗拒绝后的努尔哈赤更加明白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拒绝合作也加速了后金的强大,不合作便是敌人,也就是同时加速了蒙古国自身的灭亡。还有就是在最后关键一战,林丹遭到部落首领背叛,受到了里应外合的夹击。

对于黄金家族林丹汗,为何蒙古部落不向他们投降?

历史上,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裔被人称为“黄金家族”,他们曾建立了幅员辽阔、影响深远的大蒙古帝国,即便是在蒙古帝国解体以及蒙元王朝灭亡后,“黄金家族”在漠南蒙古各部落中却也还有着极高的名望与殊荣,虽说是不能像从前一样行使着绝对的统治权和领导权,但依旧享有“共主”的声望与地位。

然而,到了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第35任蒙古大汗——林丹汗在位时期,其与其统领下的漠南蒙古诸部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离心离德状态,进而使得曾经这些一直“依附”于他的蒙古部落纷纷倒戈,转而投向了新兴的后金政权。

这其中,除了后金政权的两位大汗,即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对于漠南蒙古诸部的不断打压和极力拉拢外,林丹汗堪称“自毁长城”式的内政、宗教、军事以及外交策略,更是将其持续性的陷入被孤立的状态,以至于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古帝国在他的手上走向了最终的覆亡之路,就连林丹汗本人也在不断地“西迁”中客死青海打草滩,而他也因为他的“志大才疏”,彻底沦为了历史的笑柄。

错误的宗教政策,让林丹汗陷入到了极大的被动之中。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布延彻辰汗去世,年仅13岁的林丹汗以长孙身份继承汗位,成为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然而,此时他能够统御的,也仅仅是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而已。

当时的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完全不承认林丹汗的“蒙古大汗”身份,而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更是与林丹汗处于敌视状态,即便是名义上尊其为“共主”的漠南蒙古诸部,如科尔沁、喀喇沁、内喀尔喀五部等,由于长时间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也是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所以林丹汗的处境可谓是相当的孤立。

可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旧怀有着重现“大蒙古帝国”往日荣光的远大抱负,于是他借助明朝“万历三大征”后的恢复期,以及努尔哈赤尚未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不断扩大其在漠南蒙古诸部的影响力,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对于其他部落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加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林丹汗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那就是他改“黄”为“红”的宗教政策。

自俺答汗在蒙古部落中,推行“黄教”,也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以来,“黄教”已经为蒙古各部落所接纳,兵器早已是深入人心。

后金天命二年(1617年),林丹汗不顾其他部落的反对,在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的劝说下,强行改信“黄教”为信仰“红教”,也就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实际上萨迦派应该是“花教”,“红教”是藏传佛教的宁玛派)。

林丹汗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已经接受了“红教”教义,进而改信了“红教”;另一方面,则是他想要极力消除“黄教”在蒙古诸部的政治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本人的声望与地位。

可殊不知,这样擅自改换宗教信仰的行为,却招致了依旧信奉“黄教”教义的其他漠南蒙古诸部首领及其部众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此之前,林丹汗还曾大肆推行和发展“黄教”,这样的做法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乎,林丹汗因为其错误的宗教政策,不仅将自己陷入到了极为不利的舆论境地,同时更是让漠南蒙古的其他部落对他是极度的不满,林丹汗的影响力以及对于其他部落的控制力开始减弱,以至于漠南蒙古诸部之间重新回到了貌合神离,一盘散沙的局面。

面对后金的蚕食,林丹汗更是昏招频现。

努尔哈赤统领了建州女真部落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且正式建立了后金政权,随即开始对林丹汗控制的漠南蒙古诸部实施分化瓦解策略。

而面对后金政权的不断蚕食,林丹汗却是在内政、军事、外交上“昏招”频现,不仅其自身的势力范围不断被打压,其曾经统领的部众更是纷纷选择离开,最终导致了林丹汗众叛亲离的境地。

首先,林丹汗对于明朝采取了贪得无厌、反复无常的态度,结果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其实当时漠南蒙古、后金政权以及大明王朝之间的关系,像极了南宋末年宋、蒙、金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这一次处在尴尬位置的是林丹汗的漠南蒙古,而占据优势地位的,却是后金政权,这无异于是历史的一种反转,而更为巧合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林丹汗也走了当年那个被他的先人的灭掉的、由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的覆亡“老路”。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实力受到极大打击,并且就此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转为战略守势。同时,明朝还制定了“以西虏制东夷”的策略,就是积极拉拢林丹汗,共同抵抗努尔哈赤,为此明朝不仅赏钱赏粮食,还承认了林丹汗对于广宁等地的占领。

当然,起初的林丹汗还是能够坚守与明朝的约定,出兵配合对付努尔哈赤,但是经历了几次挫败后,便放弃了主动出击,准备“两不相帮,坐等渔利”。然而,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旧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狮子大开口”,不断地进行勒索,据统计,整个天启年间,明朝对于林丹汗的赏赐达到了百万两白银之巨。

最终,等到天启皇帝去世,崇祯皇帝登基后,对“拿钱不干活”的林丹汗是“尽革其赏”。于是,林丹汗马上对明朝翻脸,随即进攻明朝的大同等地,迫使崇祯不得不重新恢复对他的赏赐。

当年的金国面对蒙古的进攻,选择了向南面的南宋进攻,以“弥补”自己在北方的损失,结果最终得罪了南宋,进而被蒙宋联军在“蔡州之战”中打到灭国。如今的林丹汗,在打不过后金政权的情况下,转而向明朝发难,最终的结果是不仅让自己将要面对更多的敌人,更是对明朝这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军事力量的损失,可谓是“损人不利己”,直接导致了林丹汗自己和明朝的两败俱伤。

其次,林丹汗可以说是由于自己一再的“愚蠢”举动,亲手将漠南蒙古诸部推向了后金一方。

努尔哈赤进攻铁岭的时候,林丹汗曾派内喀尔喀五部联军支援明朝,结果被打得全军覆没,首领宰赛还被俘虏。随后,林丹汗以

“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

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

“水滨三万女真之主”

,并且声称要踏平女真各部。只不过林丹汗只是动动“嘴炮”,并没有付诸任何行动,反而是努尔哈赤逼迫内喀尔喀五部与其结盟,并以宰赛为人质勒索了一万头牲畜,使得林丹汗在内喀尔喀五部面前是威信全无。

之后,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在对内喀尔喀五部实施打击的时候,林丹汗竟断然拒绝了内喀尔喀五部盟主卓里克图的求援,选择按兵不动、坐视不理,从而就此失去了内喀尔喀五部的支持。不仅如此,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天命九年(1624年),林丹汗还主动向科尔沁部发动进攻,彻底将科尔沁部推向了努尔哈赤的阵营之中。

可实际上,林丹汗的“昏招”还远不止此。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率部亲征内喀尔喀五部,卓里克图所部再度被击溃,狼狈逃窜时遇到了林丹汗的军队。然而林丹汗此行并不是要支援,相反,他此次前来就是要“趁火打劫”,于是他果断处死了卓里克图,并吞并其部众。

紧跟着,林丹汗又在当年皇太极出兵内喀尔喀五部的时候,再一次选择了“趁火打劫”。不同于皇太极的“招抚优先”的政策,林丹汗出兵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首领、合并部落,于是内喀尔喀五部中的大部选择归顺了皇太极,也有一部分被林丹汗吸收,而内喀尔喀五部也就此土崩瓦解。

如果说努尔哈赤是在对林丹汗在漠南蒙古的同盟进行分化瓦解的话,那么其继任者皇太极则是目标对准了林丹汗统领的察哈尔部内部。

蒙古察哈尔部由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构成。这其中的奈曼和敖汉是处于林丹汗和皇太极之间的夹缝地带,政治处境堪忧。于是,这两部的首领主动找到了皇太极,表明愿意充当后金与察哈尔蒙古之间的友好使者,促成双方的和平谈判。

皇太极表面上同意了两人的要求,但是背地里却派人在察哈尔各部落之间散播奈曼和敖汉两部已经投降后金的谣言。可林丹汗却在没有经过任何询问和调查的情况下,直接当众声称要将二人处死,并且更是直接率兵杀了过来。面对此情此景,奈曼和敖汉也只能顺势投奔了皇太极。

由此可见,与其说是这些蒙古部落自己投奔了后金政权,投降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如说是他们硬生生的被林丹汗给亲手“赶走”,或者是亲自送给后金的。

再次,就是林丹汗选择“西迁右翼”,算是自我放弃了其统治的中心地带。

林丹汗眼见自己不敌日益强大的后金政权,于是选择了向西迁移,去进一步吞并其他弱小的部落,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北方战场格局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有统一雄心的林丹汗为何会败给后金?

蒙古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同时还是著名的蒙古小王子达延汗的七世孙。而且,林丹汗一直以来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想要统一蒙古各部。而且他为此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甚至他还给自己上了一个“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的尊号,显然就是想建立成吉思汗一样的功业。后来,他给自己的尊号,甚至多到45个字,变成了“林丹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

但是,就算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正宗的黄金家族血统,就算林丹汗有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神化成那个样子。但最终是,他不但未能统一蒙古各部,而且还把自己搞得非常悲惨,离开辽河套,踏上西迁之路,最后在青海败亡,蒙古灭国。

败亡林丹汗的,不是大明王朝,而是后金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君王。而且林丹汗败亡以后,他的所有老婆都被皇太极等一众后金宗室收纳,他的传国玉玺,也给到了皇太极手里。皇太极因为有了传国玉玺,正式登基当了皇帝。

(林丹汗)

那么,雄才大略的林丹汗,为什么最终死得那么惨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林丹汗本身实力已经十分有限。

虽然林丹汗有远大的志向,虽然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嫡传后代,虽然林丹汗手中有元朝延续下来的传国玉玺。但实际上,林丹汗当时的实力是非常微小的。

由于蒙古长期以来对北方蒙古的打击和分化瓦解,使得蒙古早就已经四分五裂,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真正在统一上有所作为的,也就是瓦剌也先,以及后来的达延汗。但是在于谦,以及明武宗的打击下,他们也都是昙花一现,最终并没有实现成功统一。

到林丹汗的时候,蒙古分裂得已经很厉害。当时整个蒙古分为漠北、漠南、漠西三大部分。漠西一直是蒙古本土的敌人,当然不会听从蒙古大汗吩咐。漠北的外喀尔喀,也不承认蒙古大汗是所谓的“共主”。就算是漠南,当时也已经分成了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察哈尔五部分。林丹汗能够支配的,就是位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这个察哈尔部,也并不统一,当时分为浩齐特、克什克腾、乃蛮、敖汉、乌珠穆沁、苏尼特、阿拉克卓特、主锡惕八个部分,互相是有矛盾的。

所以,林丹汗想要统一蒙古,其阻力显然是非常大的。

(皇太极)

二、林丹汗的对外战争策略有大失误。

林丹汗当时的对外策略,是联合明朝,打击东边崛起的后金。实际上,这个策略是有大问题的。

林丹汗之所以采用这个策略,是因为林丹汗实在是太穷了。他想要统一蒙古各部,既没有兵源,也没有资金。因此,他就想从明朝的身上想办法,从明朝那里搞一些钱来。

最初,林丹汗组织军队不断在明朝边境上挑事,一是为了抄掠,二是为了和明朝做生意。不过他们遭受了不小的打击。虽然后来林丹汗实现了与明朝做生意的目标,同时,明朝为了拉拢林丹汗抗击后金,不断地给林丹汗钱。但是林丹汗既没有和明朝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关系,同时又开罪于后金,与后金为敌。因此遭致后金不断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后金采用不断和蒙古各部联姻的方式,先是笼络内喀尔喀,后来又笼络科尔沁,致使这些漠南的蒙古各部都倒向了后金。

实际上,如果林丹汗联合后金,共同抗击明朝,林丹汗的成功率,应该会更高一些。但是林丹汗策略失误,着了后金的道。

(武力强大的后金军)

三、林丹汗内部政策有巨大问题。

林丹汗想要统一蒙古各部,除了战斗力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集中蒙古各部的信仰。也就是说,他最好就是要打成吉思汗及黄金家族这张牌。只有打这张牌,才能有共同的信仰。

但林丹汗却背道而驰。本来蒙古各部信奉的是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但是林丹汗却听从了别人的教唆,改为信奉红教(藏传佛教萨迦教)。这样一来,与大多数蒙古人的信仰就不同了。信仰不同,不发生宗教战争已经不错了,又如何把大家捏合起来呢?

后来,由于林丹汗与后金交恶,后金与漠南的内喀尔喀、科尔沁联姻、盟誓,这便使得林丹汗对这些部落发动了进攻,当然也加速了这些部落倒向后金。如果林丹汗一开始就联络后金,那么,蒙古内部就可以团结起来,内部的分化便不会加剧了。

总之,林丹汗无论在内政和外交上,都有致命的失误,再加上先天不足,最终才会遭致悲惨的结局。

林丹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林丹汗传国玉玺、林丹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